铜陵学院2023版课程教学大纲修(制)指导性意见
2023版课程教学大纲包括:理论课(含课内实践)、独立实验课、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五类。
总体原则:体现产出导向,既课程大纲要明确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要支撑毕业要求。围绕课程目标设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成绩评定。
一、内容要求
1.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基本信息应包括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学分、学时、开课学期、适用专业、开课单位、先修课程、课程负责人、制定人、审核人。其中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学分、学时必须与2023版培养方案保持一致。
2.课程简介(300-500字)
课程简介内容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任务。
课程性质说明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明确课程类别(课程类别要与培养方案教学进程表中的课程类别保持一致,既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通识扩展课、创新创业课、劳动教育、集中性实践课等。)课程内容介绍课程主要教学内容。课程任务明确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或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能力。
3.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明确课程能够达到的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支撑情况,支撑情况要与培养方案中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一致。填写大纲模板中的表1.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及其内涵,毕业要求指标点及指标内涵要将通用标准中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与本专业相结合进行描述。
4.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不依赖某一教材的章节来设置,要根据课程目标设置教学单元,包括教学单元的内容、学时、重点、难点以及支撑哪些课程目标。每项教学内容要明确教学基本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了解)。教学内容须包含思政融入点、教学重难点。
5.教学安排
明确各教学单元采取的教学环节(讲授、实践、研讨、设计)及相应的学时分配,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如讲授、练习、演示、讨论、实验、上机操作、小组报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
6.课内实验(上机)教学安排
含有实践课时的理论课需要做出课内实验(上机)的具体安排。填写实验(上机)项目名称、内容、学时、实验要求、分组情况、实验类型,其中“实验类型”指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等类型实验;“实验要求”指必做、任选。
7.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课程要明确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要明确是采用百分制还是五级制,并注明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考查课程请注明考查方式(如论文、大作业等等)。建议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明确各环节的权重,各考核环节要反映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2)成绩评定:明确各考核环节的权重及考核内容。
(3)课程目标评定权重:根据各考核环节的权重对课程目标赋分,并计算各课程目标分数及课程目标达成度,具体计算方法参考大纲模板。
(4)课程目标评价标准:针对每一课程目标,从设定的考核环节完成度进行描述。
8.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列出获省、部级以上获奖或公认的水平较高的新教材以及有特色的公开出版的自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等应清晰、准确。网络课程资源也在此一并列出。
9.大纲编写的依据与说明
大纲撰写的相关依据,如培养方案、专业指导委员会要求、专业认证要求、课程指导委员会要求或者专业培养需要等等。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可在此列出。
10.定稿后,通识类课程由教务处统一装订,专业课程由各学院装订成册。
二、格式要求
大纲名称:宋体、三号; 一级标题:黑体、小四;
二级标题:宋体加黑、五号; 正文:宋体、五号; 行间距20磅。
修订时间安排
2023年9月9日-2023年10月9日:学院完成初稿修订
学院要求教研室组织老师集中研讨,针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科学设定课程目标等要素,指定课程负责人进行修订。
2023年10月9日-2023年10月18日:学院组织校内外专家论证,修改定稿。
2023年10月25日-2023年11月10日:学院撰写论证报告。
教学大纲修订、论证过程性材料学院保存,审核评估需要。